良渚文化 古玉 玉璜 新石器 文化期 高 #山奇藝術
- 寶聲 徐
- 2020年6月2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1年7月5日
名 稱:良渚文化玉璜
寸:寬 尺10.2公分,高5.1公分,厚0.9公分(取最大值)
重 量: 90.2公克
比 重: 2.91
玉 質:透閃石
年 代:良渚文化(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之一,約距今5300年前至4000年前)
描 述:在良渚文化中,玉璜是一種禮儀性的掛飾。每當進行宗教禮儀活動時,巫師就戴上它,它經常與玉管、玉串組合成一串精美的掛飾,顯示出巫師神秘的身份。這件良渚文化玉璜顏色棕黃色,有茶褐色塊班,半壁形,正面呈弧凸形,上端平齊,中間有一凹弧形缺口;上端兩側有兩個對鑽的透孔,以便掛系,孔洞是典型的良渚文化古玉加工特徵,正面中間刻有獸面紋,兩角為一對鳥紋,均用減地淺浮雕琢成。獸面紋雙眼為淺管鑽的單圈,外框為橢圓形眼臉,以橋形凸面相連,是典型的良渚文化造形 。
本件良渚文化玉璜,歷史痕跡明顯,基於新石器時代之良渚文化是沒有鐵器的時代,所有出土玉器,發現都是經由燧石或鯨魚牙齒配合解玉砂,刮蹭打磨而成,良渚文化玉器中,在一些較細的陰線紋中,因為難以打磨,可以看到很原始不規則的燧石或牙齒類堅硬物品刮蹭形成的條索狀晶團凸脊,因是不斷來回返複刮蹭,也自然形成拋光打磨,本件玉璜之陰刻線明顯呈現條索狀晶團凸脊;另玉璜孔洞呈喇叭 口是典型的良渚文化古玉加工特徵,且孔洞內部包漿與外部包漿自然、統一。因玉璜入土迄今至少4500多年,在土壤中逐步解理氧化導致玉表面出現在許多大小不一之蝕洞、蛀孔,玉皮殼也出現桔皮紋、爛班,整體沁色分佈自然,是典型的良渚文化古玉特徵。良渚古玉中蘊含的歷史、宗教、文化價值極高且申遺成功,是古玉中的翹楚,在現代的拍場中,海內外眾多藏家對良渚古玉更是趨之若鶩,收藏價值極高!
山奇藝術官網👉https://shanchiart.wixsite.com/shanchi 請鑒賞
Tel:+886-921114007 徐先生
Wechat : peter092111400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