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eorite falling stone 隕石 石質隕石 鑒定方法 #山奇藝術
- 寶聲 徐
- 2020年6月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0年7月8日
名稱:天然石質隕石
【尺寸】: 9mm x 25mm x 44mm
【重量】: 20克
【密度】: 3.1
本件石質隕石,無磁性,密度3.1,符合石質隕石標準,與地球上石頭密度2.7有別,且外部有融殼,雖然藏家欲將原始之石質隕石打磨成似玉鉞形狀配戴,但外部融殼仍殘留明顯氣印。且該石質隕石金屬含量較高,部分基質有重結晶特徵,用20倍放大鏡下拍照更顯出天然的特徵(如附圖),目前技術也無法仿製出來,絕對保真!
市面上的隕石特別多,但真正存世的隕石是少之又少,它大概分為石鐵隕石,石質隕石(平均密度在3~3.5之間),鐵質隕石(密度為8左右),玻璃隕石(密度為2.3~2.6),月亮隕石,火星隕石等,其中月亮隕石和火星隕石比較少見,同時價值也是非常之高的,物以稀為貴,很多人知道隕石的價值,所以當自己身邊出現類似隕石的石頭(密度為2.7左右)就誤以為是隕石,以為自己的百萬夢實現了,其實真正的隕石是非常少見的。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則大多是些來歷不明的怪異石頭﹐其真偽性難以定論﹐市面能見到的隕石多是地球岩石假冒的。
隕石,是從外太空墜落到地面上的固態物質,其表面上的坑洞是因為通過大氣層時因高溫熔化所產生的現象,也有一種說法就是當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面後,使其周圍的岩石因撞擊後的高溫效應而產生熔化或分散的作用,在冷卻後就形成表面的坑洞,至於何種說法較為正確以現在的科學尚無法驗證。由於隕石從太空高速墜入地球,通過地球大氣層時會產生高溫摩擦促使隕石呈現高溫熔融特徵。所以比較新鮮的隕石表面一般都有一層薄薄的熔殼,顏色多呈灰色、黑色或黑褐色。有的表面比較光滑、有的有凹形氣印、有的佈滿密密麻麻的小孔,也有的受熱脹冷縮影響而出現龜裂特徵。剛墜落不久比較新鮮的隕石一般都比較容易識別,它們通常呈現出非常完美的熔融外表,有的熔殼和氣印會比較明顯。
鑒定石質隕石的特徵及鑒定方法:
1.外表熔殼:隕石在隕落地面以前要穿越稠密的大氣層,隕石在降落過程中與大氣發生磨擦產生高溫,使其表面發生熔融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熔殼,表面多布有大小不一、深淺不等的凹坑,即熔蝕坑。由於隕石穿過大氣層時熔融物質的剝蝕作用而使其表面具有流紋狀或具有淺而長條形熔流線狀結構。
2.表面氣印:另外,由於隕石與大氣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隕石表面還會留下許多氣印,就象手指按下的手印。另隕石有的用肉眼就能看見很多大小不一「小疙瘩」或「小圓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