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谷紋玉琮 良渚文化 新石器 交化期 高古玉 古玉 穀紋 臥蠶紋 蝌蚪紋 雲紋 勾連雲紋 #古董 #收藏 #山奇藝術
- 寶聲 徐
- 2023年6月1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名稱:戰國谷紋玉琮
重量:52克
尺寸:2.1*2.2*4.4公分(取最大值)
玉質: 和田玉
比重: 2.91
介紹: 玉琮的基本形制為內圓外方,以示“天圓地方”。是古代人們用於祭祀神祇的一種禮器。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大量出現,良渚文化的玉琮最發達,出土與傳世的數量很多。 商周時期玉琮比較常見,從出土的實物看,這一時期玉琮的形體普遍較矮小,多光素無紋。戰國時期玉琮的造型與西周相近,形體較小,戰國玉琮刻有細緻的谷紋、獸面紋、勾雲紋等紋飾。商代至戰國玉琮製作逐漸減少,漢代以後幾乎消失。玉琮在市場上,以其特有神秘色彩的禮器身份,比其他玉器更能贏得收藏家鍾愛,價格較高。 這件戰國谷紋玉琮,玉呈深褐色,短方柱體,古銅色沁深入玉裏,玉琮比較小巧,質感甚溫潤,器作外方內圓,四方外壁雕刻細緻的谷紋,是典型的戰國型制,玉琮中間圓形孔道是以管鉆方式從兩面對鉆而成,不管是在其皮殼上還是沁色方面都是十分柔和且自然,在色澤方面更是變幻無窮,完全符合出土的特徵,例如解玉砂的拋光的痕跡、先工後裂、先工後沁、土蝕土咬現象,以及斑斕自然沁色,非常開門!這種視覺體驗感是當下贗品無法具備的。這同樣也是時間所賦予玉琮的獨特之處,是使用現代工藝無法偽造的。
Komment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