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 陶胎蜻蜓眼珠 戰國琉璃珠 古珠 春秋 戰國 西亞琉璃珠 腓尼基琉璃珠 #山奇藝術
- 寶聲 徐
- 2021年4月18日
- 讀畢需時 1 分鐘
名稱:西周陶胎蜻蜓眼珠
直徑2.6公分
重8.5克
介紹:
蜻蜓眼珠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400年至前1350年的古埃及,表面形成一圈套一圈類似蜻蜓複眼的圖案。西方學界稱之為“眼珠”(Eye Beads)。古埃及人製作蜻蜓眼珠作為護符,來獲得戰勝邪惡的力量,眼睛紋樣很快被傳播並廣泛流行於西亞、北非以及歐洲的廣大地區。周代時期,原產於古埃及的蜻蜓眼珠便傳入西域,到了周代時期至戰國初年,不少諸侯將蜻蜓眼珠當成隨身把玩的器物。據探測的結果是,春秋與戰國時期的蜻蜓眼珠,大部分是以琉璃作為主要製作的材料,少數還有用陶胎製成。陶胎也是中國特有燒制器物的方式。本件陶胎眼珠,以陶土為胎體,表面施以有眼睛等裝飾圖案的玻璃釉,是玻璃與陶土的結合體,斷代為西周時期。
Commenti